郑州安特机柜有限公司
Zhengzhou Ante Cabinet Co., Ltd.
地址:河南省.郑州市新柳路劳动干部学校东邻
联系电话:0371-68223581
新闻中心
钣金厂各工序常见缺陷汇总
作者:
来源:
发布时间:
2021/08/08 16:58
【摘要】:
常见缺陷 | ||||||
缺陷类别 | 缺陷描述 | 照片描述 | 缺陷等级 | 缺陷定义 | 造成缺陷的原因 | 预防改善措施 |
喷涂不良 | 流痕/流粉 |
![]() ![]() |
MA |
喷涂涂料过多且不均匀且干燥导致的流痕。 喷涂时涂层流动产生的堆积. |
1.喷枪离产品太近,喷粉过多 |
1.喷涂时控制枪头与工件之间距离15-25cm 2.添加粉末后必须检查粉桶流化是否良好 |
漏底/漏喷 |
![]() ![]() |
MA | 可见到板材基材 |
1.涂层过薄. 2.喷枪移动不均匀. 3.涂料浓度不够. 4.操作员思想不集中. |
1.涂层控制在60-100um以内. 2.参照标准移动喷枪速率. 3.掌握冬天与夏天的浓度. 4.固定移动喷枪遍数. |
|
针孔 |
![]() ![]() |
MA | 涂层表面上以看见类似针刺成的微小孔. |
1.涂物混入杂物. 2.涂料混入水或油. 3.底材处理不当,原子灰未干. 4.涂料超过保质期. 5.喷枪电压过高,造成涂层击穿产生针眼 6.涂层太厚 7.涂层没有充分固化 |
1.涂料开盖后加以密封. 2.检查气管,油水分离器完好. 3.检查底材有无杂物. 4.检查涂料与保质期. 5.调节喷枪电压 6.控制喷涂厚度在60-100um 7.控制固化温度195+/-15°C |
|
起泡/气泡 |
![]() |
MA | 有气泡或无附着力的喷涂区域。 |
1.涂料混入其它液体. 2.在没有干透涂刷. 3.涂料急刷加热. 4.凹处积聚药水未除尽. 5.电镀品未烘烤. 6.底层粘有其它胶纸. |
1.加入适当抗油剂,削泡剂. 2.具有时间间隔或预热. 3.调整烘烤温度. 4.高温烘烤或打底. 5.高温烘烤后喷涂. 6.严格检查或溶剂擦洗. |
|
粗糙/沙粒 |
![]() ![]() |
MA | 沙粒状,用手触摸有沙粒粗糙感 |
1.涂料研磨不够细. 2.喷涂距离太远. 3.浸磷后表面漂浮的沙粒未清洗干净 4.喷枪堵塞或气流不畅 5.喷枪雾化不佳 6.喷粉房内有粉末滴落,有其它杂物污染工件表面 |
1.选择细度小的涂料. 2.控制距离在标准之内. 3.喷涂前检查产品表面有无异物及时清理掉,再进行喷涂 4.清洗喷枪,调节喷枪气压 5.调节喷枪气压 6.定时清洁喷房内杂物,保持干净 |
|
异色点/毛屑 |
![]() ![]() |
MA | 喷涂面上的外来物. |
1.粉末混入杂物. 2.周边环境灰尘过多. 3.烤炉灰尘过多. 4.喷枪未处理干净. 1.周边环境灰尘太多. 2.补风设备未清理. 3.没戴劳保用品. |
1.更换新粉喷涂. 2.定期清进烤炉. 3.定期清进烤炉. 4.用海棉清理喷枪. 1.严格清理周边环境. 2.定期更换补风过滤棉. 3.必须穿戴衣服/帽子. |
|
积粉 |
![]() ![]() |
MA | 粉末堆积 |
1.直角太多粉量过太. 2.回收粉加入过多,电压低. 3.喷涂方法不正确. |
1.适当调整电压吐出量,雾化. 2.按比例适当加入回收粉. 3.提高喷涂技能. |
|
桔皮 |
![]() ![]() |
MA | 喷涂面因涂料附着力差而导致起皱,象桔子皮样的外观. |
1.预热温度过高. 2.涂层过厚. 3.被喷物表面不平整. |
1.控制被喷物不超过40℃之间. 2.控制涂层在标准范围内60-100um. 3.被喷物要求表面平整光滑. |
|
灰尘/油污 |
![]() ![]() |
MA | 在制造过程中产生并留在零件表面上的赃污(未清洗)。 |
1.喷涂线上的润滑油滴落在产品上. 2.操作员手套沾有油污. |
1.每天生产前先检查流水线上润滑油状况,保持在不滴落状态 2.操作员手套每天更换一双 |
|
挂钩印 |
![]() ![]() |
MA | 喷涂线悬挂产品用的钩子喷涂后造成的印迹 |
1.挂钩上的粉末没有清理掉 2.挂钩角度已变形,贴紧产品 |
1.上挂前确认挂钩是经过燃烧清除粉末的挂钩 2.上挂前检查挂钩使用正确,没有贴在产品表面 |
|
水印 |
![]() |
MA | 水滴干枯后的印迹,通常出现在产品悬挂的底部 |
1.水滴印是料件经过前处理后料件滞留时间过久,干燥慢,没有及时烘烤干 2.前处理最后一道水洗使用时间太久,没有更换 |
1.经过前处理时料件容易积水的产品,用气枪吹一遍,加速除去积水,使其尽快干燥 2.前处理最后一道水洗每周更换一次 |
|
组装/作业不良 | 磨痕/刷痕/划痕 |
![]() |
MA |
由尖锐物件在零件表面造成的沟痕,指甲能够感受到. 1.异色刮伤,有沟槽状,颜色不一致的刮伤 2.同色刮伤,有沟槽状,颜色一致的刮伤 |
1.喷涂后料件未做保护措施,周转搬运时造成摩擦产生 2.装配时桌面不干净,有尖锐物碰撞造成 3.同色刮伤有沟槽状,一般是在喷涂前尖锐物碰撞,或搬运时造成 |
1.喷涂后下料产品用木条或珍珠棉保护产品 2.组装时保持桌面干净整洁,没有尖锐物 3.喷涂前检查产品有无划伤,喷涂前工序在搬运时应注意轻拿轻放 |
刮痕 |
![]() |
MA |
浅底的沟槽,指甲不能够感受到 1.同色刮伤,没有沟槽状,颜色一致的刮伤 2.异色刮伤,没有沟槽状,颜色不一致的刮伤 |
1.组装好的产品组件未做保护措施或保护不合理,周转搬运时造成摩擦产生 2.装配时桌面不干净,有尖锐物碰撞造成 |
1.组装好的产品组件用木条或珍珠棉保护产品,摆放高度不超过1.5m,产品与产品之间没有撞击在一起 2.组装时保持桌面干净整洁,没有尖锐物 |
|
脱粉/脱漆 |
![]() |
MA | 碰撞造成的粉末脱落 |
1.作业时没有轻拿轻放 2.搬运产品中碰撞到周围物体 |
1.作业时需轻拿轻放 2.搬运产品过程中注意周边物体的碰撞 3.将周边不能撤离的物体加上泡棉保护防止碰撞 |
|
凹坑 |
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MA | 零件表面弹坑状的缺陷 |
1.产品碰撞导致凹坑 2.焊点打磨过深导致的凹坑 3.产品意外掉落造成的凹坑 4.焊接电流过大 |
1.搬运产品过程中注意周边物体的碰撞 2.打磨机贴平产品打磨面打磨 3.作业时需轻拿轻放 4.调整焊接电流 |
|
手印 |
![]() |
MA | 在制造过程中产生并留在零件表面上的人的手印. |
1.操作员作业时没有佩戴手套 2.手套使用时间过长,脏污太多,不干净 |
1.操作员作业时必须佩戴手套作业 2.操作员发现手套不干净导致产品表面有印迹的应立即更换手套,再进行作业 |
|
漏件 |
![]() ![]() |
MI | 没有将原本应安装的零件安装上 | 操作员作业漏失忘记需安装的零件 | 1.对操作员进行教育训练,宣导严格按照SOP(作业指导书)作业,完成后进行自检后,再流到下一工序 | |
螺丝未锁紧 |
![]() ![]() |
MI | 螺丝未锁紧,没有锁到位 |
1.电动螺丝刀扭力不正确 2.电动螺丝刀电力不足 |
1.作业前确定好需要的扭力值 2.作业前确认电力充足,定期更换电池 |
|
接地线松动/脱落 |
![]() ![]() ![]() |
CR | 产品接地线端子松动/脱落 |
1.压线机行程未调准 2.压线时铜线未彻底塞入压线端子内 3.压线机冲头未压在端子的前端 |
1.压线前调准压线机行程 2.压线时确认铜线已完全塞入端子内 3.压线时确认冲头冲在端子的前端 |
|
标贴贴斜 |
![]() ![]() |
MA | 标贴粘贴不整齐 | 1.作业员作业漏失 | 1.对操作员进行教育训练,宣导严格按照SOP(作业指导书)作业,完成后进行自检后,再流到下一工序 | |
丝印不良 | 丝印断线 |
![]() ![]() |
MA | 字体线条断裂 |
1.产品表面有异物 2.丝印网板堵塞 |
1.丝印前将要丝印的区域用白布擦拭干净 2.将堵塞的区域清洗干净 |
丝印脱落 |
![]() ![]() ![]() |
MA | 丝印油墨脱落 |
1.油漆未干透 2.产品表面有异物 |
1.自干油墨需20°存放4-5天才可组装使用 2.丝印前将要丝印的区域用白布擦拭干净 |
|
针孔和发泡现象 |
![]() |
MA | 丝印字体上有针孔状点 |
1.附在版上的灰尘及异物 2.材料表面的清洗 3.油墨中的气泡 |
1.灰尘混入,附着在丝网上就会产生针孔(印前要检查及补修)。若灰尘和异物附着在网版上,堵塞网版开口也会造成针孔现象。 2.产品印刷前其表面要洁净。在材料处理后,马上印刷。 3.油墨加入溶剂、添加剂搅拌时,会混入一些气泡,若放置不管,粘度低的油墨会自然脱泡,粘度高的油墨则有的不能自然脱泡。这些气泡有的在印刷中,因油墨的转移而自然消除,有的却变得越来越大。为去除这些气泡,要使用消泡剂(消泡剂有速效和迟效两种),添加在油墨中,添加量一般为0.1%—1%左右,若超过规定量反而会起到发泡作用。 油墨转移后即使发泡,只要材料的湿润度和油墨的流动性良好,表面的气泡会逐渐消除,如果油墨气泡没有消除,其墨膜会形成环状的凹凸不平的印刷面。一般油墨中的气泡在通过丝网时,因丝网的作用可以消泡。另外,油墨混合搅拌时用热水或开水会有较好的脱泡效果。 |
|
线细 |
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MA | 指印刷文字或图案局部未印充满而宽度变小的现象 |
1.网版表面不平整,印刷时,网版与材料仍存有间隙,油墨悬空渗透,造成墨迹边缘出现毛刺。 2. 网版接触溶剂发生膨胀,经纬向膨胀程度不同,使网版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,网版与材料出现间隙,油墨悬空渗透出现毛刺。 |
1.一定膜厚的丝网印版,以减少膨胀变形(涂感光浆加水菲林) 2.提高制版质量,保证丝网印版表面平整光滑,网版线条的边缘要整齐 3.用喷水枪喷洗丝网印版,以提高显影效果 4.网版与材料之间的距离、刮板角度、印压要适当. |
|
残缺 |
![]() ![]() |
MA | 印刷文字或图案局部未印刷上而出现残缺现象包括在墨膜边缘 |
1.附在版上的灰尘及异物 2.材料表面的清洗 |
1.灰尘混入,附着在丝网上就会产生针孔(印前要检查及补修)。若灰尘和异物附着在网版上,堵塞网版开口也会造成残缺现象。 2.产品印刷前其表面要洁净。在材料处理后,马上印刷。 |
|
重影 |
![]() ![]() ![]() |
MA | 丝印字体有影子状 |
1.同一位置印刷两次以上,两次印刷力量不均 2.被印刷物未固定 3.网板未固定 4.油墨过稀 5.网板垫底的不够高 6.网纱太粗、网纱太松 |
1.印两次,这样会有重影的可能,最好是印一次,如果是想增加厚度或遮盖力,请在制版时增加膜厚 2.如果是印一次,是不会重影的,所谓的重影,是不是油墨扩散,边缘不整齐,那可能是太稀,请注意油墨浓度的调节 3.制作治具将要印刷物固定,保证不会移动 |
|
焊接不良 | 脱焊 |
![]() ![]() |
MI | 焊接好的零件脱落或焊点已脱落 |
1.材料焊接性能差或不同材质的材料进行焊接:如生铁焊接性能差、不锈钢和一般钢材进行焊接等容易出现脱焊。 2.材料厚度差别太大也容易造成脱焊,一方熔透,一方未熔。 3.焊机电流过大或过小,电流过大,材料表面迅速氧化;电流过小,不能熔透。 |
调整使用正确的焊接电流使产品之间充分熔接,焊接完成后敲击产品,产品不会脱落 |
漏焊 |
![]() ![]() |
MI | 作业漏失忘记的焊接 | 工人作业漏失 | 作业时要求工人严格按照SOP(作业指导书)作业,焊接完成后进行自检后,再流到下一工序 | |
虚焊/假焊 |
![]() ![]() |
MI |
假焊就是看似焊上了,其实没有焊上,焊丝融化的铁水跟焊件之间有个缝隙,其为假焊。 虚焊:是焊点处只有少量焊住。虚焊与假焊都是指焊件表面没有充分。 |
1.焊件表面没有清除干净或焊丝用得太少所引起的。 2.焊丝用量太少,没有充分熔接零件 |
1.焊接时清理焊接需焊接处,保持产品导电性 2.使用更多的焊丝,充分熔接产品 |
|
焊丝残留 |
![]() ![]() |
MI | 焊接用的焊丝未清理残留在产品上 | 工人作业漏失 | 作业时要求工人严格按照SOP(作业指导书)作业,焊接完成后进行自检后,再流到下一工序 | |
焊偏 |
![]() ![]() |
MI | 零件偏离焊接位置 |
1.工人作业漏失 2.没有使用治具 |
作业时要求工人严格按照SOP(作业指导书)作业,焊接完成后进行自检后,再流到下一工序 | |
焊穿 |
![]() ![]() |
MA | 焊接将零件表面焊穿 |
1、 坡口形状不良。 2、 焊接电流过大。 3、 焊接速度过慢。 4、 母材过热。 5、 电弧过长。 |
1、 减小根部间隙及加大钝边高度。 2、 使用较小的电流或选用电弧吹力小的焊条。 3、 适当加快焊接速度。 4、 避免接头过热。 5、 短弧操作。 |
|
焊接气孔 |
![]() |
MA | 孔状缺陷 |
1、 电流过大。 2、 电弧过长。 3、 焊接区表面有油、锈等污物。 4、 焊条过潮。 5、 焊接接头冷却速度过快。 6、 母材含硫过高。 7、 焊条选择不当。 8、 引弧方法不当。 |
1、 使用适当的电流。 2、 短弧操作。 3、 清理焊接区表面。 4、 焊前将焊条烘干。 5、 摆动、预热等,以降低冷却速度。 6、 使用低氢型焊条。 7、 选择气孔敏感性小的焊条。 8、 采用引弧板或用回弧法操作。 |
|
焊点打磨凹陷/凸起 |
![]() ![]() |
MA | 凹陷或凸起状 |
1.作业漏失未打磨平整 2.电流过大导致焊接后凹陷 |
1.作业时要求工人严格按照SOP(作业指导书)作业,焊接完成后进行自检后,再流到下一工序 2.调整焊接电流 |
|
冲压/NCT/折弯不良 | 毛刺/毛边 |
![]() ![]() |
CR | 边缘锋利刮手的薄边或刺 | 1.刀具磨损 | 1.将刀具磨损处用磨床修护或无法修护的重新购买刀具 |
接点 |
![]() ![]() |
CR |
NCT刀具切边时两刀之间连接的点 程序设置的微连接点 |
1.刀具磨损 2.程序为了板材不脱落设置的微连接点 |
1.将刀具磨损处用磨床修护或无法修护的重新购买刀具 2.用锉刀打磨微连接点 |
|
折痕 |
![]() ![]() |
MA | 折弯刀具压出的浅沟槽 |
1.折弯下模V槽选择不当 2.折弯压力过大 |
1.严格按照图纸正确选择下模V槽 2.根据板材厚度正确调整压力 |
|
生锈 |
![]() |
MI | 零件表面氧化 |
1.环境潮湿,造成氧化 2.作业员手部有汗液未带手套 3.浸磷盐酸未清洗干净 |
1.控制储存环境湿度,零件表面喷防锈油 2.工人作业时佩戴手套 3.用清水清洗盐酸,高温烘烤加速盐酸清除 |
|
压印/压伤 |
![]() ![]() |
MA | 零件表面形状发生变化,凹陷,压痕 |
1.产品摆放不当造成 2.模具内有异物造成 3.搬运撞击造成 |
1.按产品形状合理摆放,保护产品脆弱处 2.操作员作业时自检发现有压伤应立即检查模具内有无异物,定时清理磨具内异物 3.搬运时轻拿轻放,避免撞击 |
|
(MI)次要缺点---实际上不影响制品之实用性能与使用目的者,又称为轻缺点。 (MA) 主要缺点---丧失或显著降低制品之实用性能,无法达成制品的使用目的 (CR)严重缺点---可能会给使用者带来安全危害者,又称为致命缺点,此缺点一个也不能接受。 |
||||||
产品缺陷按照导致产生缺陷的原因,分为以下几类: 一是产品设计上的缺陷。即由于设计上的原因,导致产品存在危及人身、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。例如,使用瓦斯炉的火锅,因结构或安全系数设计上的不合理,有可能导致在正常使用中爆炸的,该产品即为存在设计缺陷的产品。 二是产品制造上的缺陷。即由于产品加工、制作、装配等制造上的原因,导致产品存在危及人身、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。例如,生产的幼儿玩具制品,未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安全的软性材料,而是使用了金属材料并带有锐角,危及幼儿人身安全。该产品即存在制造上的缺陷。 三是因告知上的缺陷(也称指示缺陷或说明缺陷)。即由于产品本身的特性而具有一定合理危险性。对这类产品,生产者应当在产品或者包装上,或者在产品说明书中,加注必要的警示标志或警示说明,告知使用注意事项。如果生产者未能加注警示标志或者警示说明,标明使用注意事项,导致产品产生危及人身、财产安全的危险的,该产品即属于存在告知缺陷的产品。例如,燃气热水器在一定条件下对使用者有一定的危险性,生产者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告知安全使用注意事项,如必须将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外空气流通的地方等。如果生产者没有明确告知,就可认为该产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险。 产品存在上述任何一种缺陷,造成他人人身、财产损害的,生产者都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。 |
||||||
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、使用和管理的规定
下一篇: